一對“抗疫母女花”
發布時間: 2022-04-21 文章來源: 作者:
講述人:無錫市梁溪公證處公證員 蔡曉健
從上午8時至晚上6時,電話鈴聲此起彼伏,我和女兒的6部手機齊上陣,搶抓“黃金24小時”,從開始接打電話的生疏,到后面的游刃有余和默契配合,提前精準完成對300多人的流調信息核實,這份抗疫志愿者工作讓我和女兒共同書寫了一段特殊的人生經歷。
我是一名公證員,也是市司法局首批“尚善志愿者服務隊”的一名成員,我女兒叫陳伊蕊,是一名已經本科畢業的大學生,目前在家里準備考研。3月31日,我在微信群里收到單位報名防疫志愿者的倡議,想都沒想就報了名。當時單位領導還勸我,說我50多歲,身體會不會吃不消??晌铱傁胫M自己一份力量,而且之前也當過防疫志愿者。當晚回到家,我跟女兒說起當志愿者的事,女兒立即提出自己也要參加,說能和媽媽一起并肩抗疫,心中感到很有力量。想到女兒平時非常熱心公益,經常參與各類志愿服務,這次能夠成為防疫志愿者對女兒也是一份歷練,于是相約攜手投入抗疫一線。
說實話,剛接到疫情流調任務時,我還不太樂意,覺得只有站在抗疫一線才是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當知道300多人的數據需要第一時間逐一進行電話排查,逐項做好登記,并錄入“靈錫”APP,才能精準防控疫情,如果漏掉一條數據,就可能導致該管控的人沒有被管控,疫情蔓延至社區的風險就會多一分,突然覺得自己在跟時間賽跑,這是一項分量不輕的工作。
“您好,我是華莊社區的志愿者,想和你確認一下最近的行程,請您如實回答?!薄安灰獡?,去做核酸一定要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離?!边@一天,我和女兒被“關”在一間辦公室內,各拿3部手機,備好數據線、充電寶,我們開始不停地打電話進行信息核查。
看似只要打300多個電話,其實數量遠遠不止,因為有的信息要再三核實,還要等對方回復。偶爾遇到不配合的市民,我和女兒還要耐心解釋、反復勸說。
話說多了,我和女兒嗓子都沙啞了,但也不敢多喝水,怕水喝多了上廁所,影響打電話的進度。從一開始的困難重重、進展緩慢,到后來的輕車熟路,我們母女倆真正做到心有靈犀一點通。這一天,應該是我和女兒這輩子話說得最多的一天。
晚上回家后,我打開手機才發現有人偷偷拍了張我和女兒的工作照并傳到網上,稱我們是“抗疫母女花”。
這次我們雖然沒有變身成“大白”站在抗疫的最前沿,但兩人作為抗疫“話務員”,同樣也是奮戰在抗疫一線,用話筒連接起一道保護群眾生命健康的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