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推“一站式”辦案、進度全程同步查詢
發布時間: 2021-05-14 文章來源: 法治日報 作者:
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
鍛造忠誠純潔可靠的
首都政法鐵軍
圖為延慶區“法律門診”為群眾提供服務。
圖為順義區檢察院在辦案過程中,辦案組成員開展案件研討。
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既是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建設的應有之義,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前提與保障。在首都北京,“忠誠”二字有著非同一般的分量,“鍛造一支忠誠純潔可靠的首都政法鐵軍”成為推動首都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證。
2021年北京市委政法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總要求,以抓好建黨100周年安保維穩為主線,以平安北京建設為基礎,以全面深化政法領域改革為動力,以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為保證,更加注重系統觀念、法治思維、強基導向,奮力推動首都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首都政法隊伍是法治中國首善之區的建設者、捍衛者。結合當前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北京政法系統進一步強調,要堅持將政治建警擺在首位、貫穿始終,夯實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的思想根基,進一步增強宗旨意識,深化執法司法為民實踐,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首都政法機關服務保障面臨更高要求、需應對更多新發展挑戰、要滿足更多新期待。首都政法機關將工作壓力轉化為創新動力,以一項又一項具有鮮明首都特色的隊伍建設品牌,詮釋著“忠誠”的底色。
近年來,北京法院系統在激發黨建工作活力和隊伍凝聚力上狠下功夫,建立北京法院基層黨建“兩項制度”,堅持政治理論固定學習日制度,不斷總結推廣“黨建創新項目”“黨支部工作法”“黨小組工作法”等經驗,推進黨建工作與審判業務深度融合,帶動了審判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北京檢察系統同樣以檢察黨建的高標準保障檢察人才隊伍發展的高質量,通過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與組織力,將首都檢察人才資源優勢轉化為推動首都檢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優勢、組織優勢和制度優勢。
首都公安系統則以“堅持政治建警全面從嚴治警”教育整頓為抓手,深入推進全面從嚴管黨治警。緊盯重大活動安保,在實戰中練兵;深入推進以“北京榜樣·最美警察”為主線的系列先進典型評選,以典型引路;聚焦高質量法治公安建設目標,構建體現時代特征、具有首都特色、符合實戰要求的執法規范化建設體系。
首都司法行政系統注重完善保障干部擔當作為的制度機制,加強干部調配使用和跨領域交流鍛煉,前瞻性地做好司法行政人才隊伍發展規劃布局,努力構建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梯次配備、優勢互補的人才梯隊。
危難時刻,政法隊伍是沖鋒在前的主力軍;法治中國建設,政法干警是矢志不渝的護航者。首都政法隊伍正在實戰中不斷淬煉,以深入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為契機,朝著打造一支“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首都政法鐵軍”目標堅定前行。
首都公安聚焦執法規范化建設
捍衛公平正義
圖為通州公安分局出入境智慧辦理廳內,引導員引導群眾辦理業務。
在護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首都公安緊緊抓住執法規范化建設這個“牛鼻子”,以提升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為宗旨,以推進執法權力運行機制改革為抓手,以執法信息化建設為支撐,推動了法治公安建設水平不斷提檔升級。
據了解,自2015年10月北京試點運行執法辦案管理中心以來,北京的執法規范化建設走上了快車道,截至目前已建成19個執法辦案管理中心,達到全市各區全覆蓋,聯動561個基層所隊案管組和229個智能辦案區,實現了案件的閉環管理、高效運轉。與此同時,北京公安還以不斷深入的“放管服”改革,努力回應著人民群眾的每一項新期待。
全國首推“一站式”辦案
3月31日晚間,喝完酒的馬某在駕車途中被民警查獲。經檢測,馬某構成醉酒駕駛,涉嫌犯罪,隨即被送進海淀公安分局執法辦案管理中心。讓馬某沒有想到的是,從他被抓獲到拿到判決書只用了短短30個小時。
從馬某被查獲那一刻起,案件就進入了快速流轉通道。辦案民警經前期偵查和訊問后認為,馬某涉嫌危險駕駛案符合適用48小時速裁程序的條件。經批準,警方將相關案件資料和適用速裁程序的意見,通過信息系統提交檢察機關。同時,中心依托與司法行政機關合作的法律援助機制,為馬某指定了辯護人。次日,檢察機關即以涉嫌危險駕駛罪對馬某提起公訴,當天法官到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就地開庭,當庭宣判。
北京市公安局法制總隊一支隊支隊長劉彥介紹說,依托公安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公、檢、法、司機關在各自獨立的情況下相互配合,實現了認罪認罰案件48小時全流程流轉,帶動了刑案辦理效率的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這項改革縮短了被告人審前羈押時間,讓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得到了更有效的保障。
記者了解到,依托執法辦案管理中心這一工作機制,北京公安將執法規范化建設的體系逐漸延伸擴展?!盎鶎邮菆谭ㄒ幏痘ㄔO的重中之重,而接處警、打擊辦案和案件管理是一線規范執法的關鍵點?!眲┱f,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北京公安110接處警標準化、打擊辦案隊規范化、案管組專業化“三位一體”協同運行機制在全市基層派出所逐步構建起來,最大限度將可能發生的執法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初始環節。
辦案進度全程同步查詢
市民王先生因瑣事被他人打傷,隨即來到派出所報警。窗口民警詢問了相關情況后,告知王先生案件已受理,還給了他一張《受案回執》。民警說:“只要掃描這個碼登錄,就可以隨時查看案件進度?!?/p>
“民警辦案還能隨時跟我匯報?”王先生起初有點不敢相信,不過很快就通過自己實際操作,證明這確實是“真事”!
其實,王先生的“待遇”如今已是北京警方受立案的基本工作要求。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北京市公安局以執法辦案系統為主體,全面推進執法信息化建設,實現了執法全程的可視、可控、可追溯。目前,北京警方受理的所有非涉密案件,自受理起便同步網上公開,當事人不僅可以隨時查詢案件進展,還能進行網上評價和留言。
如此大規模的執法公開,底氣何來?劉彥答,自2015年以來,北京公安主動適應日益公開透明的執法環境和人民群眾對公安執法工作的新期待,從主動推進執法公開、主動接受監督、強化精準培訓等方面綜合施策,以此推動首都公安機關執法公信力和群眾滿意度的提升。
緊盯群眾辦事最難點最痛點
在通州公安分局出入境智慧辦理廳,記者看到,大廳內人員不多,井然有序。凡是來辦理業務的群眾,都事先通過“北京公安出入境微信公眾號”或移民局App進行了預約,只要出示身份證、核查預約信息即可進入大廳。在大廳的受理區,所有手續均可“一桌辦齊”。
雖然出入境智慧辦理廳通州是第一家,但類似這樣的便民服務舉措,北京公安近年來持續推出,通過強力推進“放管服”改革,解決了一大批社會關切、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其中,“網上北京市公安局”整合了出入境、人口、治安、網安等八類120項網上辦事業務,與群眾生活最密切的出生登記、戶口遷入遷出、身份證辦理等47項服務事項實現了全部網上辦理?!氨本┙痪盇pp更是成為北京司機們辦理事故處理、違章查詢、進京證辦理等交管業務的主要途徑。
北京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首都公安聚焦高質量法治公安建設目標,創新推動執法規范化建設不斷深入發展,構建了體現時代特征、具有首都特色、符合實戰要求的執法規范化建設體系,為全國公安機關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寶貴經驗。
北京建強智慧法院
滿足群眾新需求
圖為法官組織當事人進行線上庭審。
“線下的訴訟服務休假了,但線上服務如一?!边@個“五一”假期,北京法院的線上服務始終忙碌,全市法院系統共接收立案申請2065件。
指著北京法院大數據分析平臺中的可視化數據圖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孫玲玲告訴《法治日報》記者,能做到線上服務不打烊,源于多年來北京法院在智慧法院建設方面的不斷努力,目標就是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司法服務的新需求,以優質高效的司法審判工作護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
記者了解到,2020年北京法院網上庭審數量達35.9萬次,占全國法院線上庭審總量的40%,居全國第一。今年一季度,線下庭審已恢復常態,但北京法院在線庭審量仍達8.6萬余次,占庭審總數的70.1%。
今年元旦剛過,順義區法院的法官馮晨晨在醫院病房組織了一次線上開庭。原來,馮晨晨的母親因病住進了醫院,按照防疫要求,馮晨晨在院內陪護不能外出,可1月4日上午她有一起案件要開庭?!斑@個案子的開庭時間調整過幾次,如果這次開不了必然會影響案件進度?!瘪T晨晨決定線上開庭。最終,在院黨組的支持和審判團隊的全力配合下,庭審順利完成。
事實上,北京智慧法院體系下的訴訟服務并不僅限于線上庭審,還包括自助立案、自助閱卷、訴訟風險評估等多種服務場景?!叭嗣袢罕妼χ腔鄯ㄔ河泻軓姷乃痉ㄐ枨?,近年來北京法院還陸續推出了云評估、電子封條等多種全新的司法模式,以此來回應社會期盼?!睂O玲玲說,北京法院今年圍繞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這條主線,還建立完善了庭審智能巡查等信息系統,可以實現對全市三級法院接待窗口、數字法庭的實時查看和智能監測,自動識別記錄法官不規范司法行為,實現監督全覆蓋、執紀智能化。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寇昉表示,當前,人民群眾對訴訟便捷高效、公開透明等方面的期待越來越高。下一步,北京法院將繼續探索司法科技在審判工作中的深度應用,打造具有北京特色、國內一流、世界領先的智慧法院體系,將現代科技深度融入到審判執行、訴訟服務、司法保障、審判管理、隊伍建設等各項工作中,努力實現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進一步實現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工作目標。
北京檢方以專業化
提升知產案件辦理精準度
在今年第21個世界知識產權日到來之前,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發布的一份《北京市檢察機關對高新技術企業商業秘密保護與合規風險提示》引發關注。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家貞說,聚焦商業秘密保護針對的正是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新形勢和新問題,北京檢方不僅發出了提示,還制定了一整套案件辦理規范性文件,“我們就是要努力通過依法履職、創新機制,為知識產權保護構筑一道堅固的‘檢察專業防護墻’”。
北京市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檢察官姜淑珍介紹說,隨著互聯網和高新技術領域產業的迅猛發展,不法分子的侵權手段更加隱蔽多樣,而實踐中侵犯商業秘密犯罪查辦難是眾所周知的“秘密”。北京市檢察院此次出臺的“一整套的規范文件”就包含檢察系統內部的涉商業秘密案件保密工作指南及配套文書,規范了從刑事訴訟開始到流程結束的各個環節。
據了解,北京檢察機關立足北京科技創新要素集聚、知識產權問題前沿性專業性復雜性趨強的實際,在實踐中不斷加大知識產權綜合司法保護力度,努力推動完善知識產權檢察工作機制。
早在2011年4月,北京首個獨立建制的知識產權案件檢察專業化辦案組織就在海淀區檢察院誕生,邁出了北京知識產權檢察專業化建設的第一步。經過十年努力,海淀檢察院已經形成了“五的N次方”的知識產權檢察工作模式。通州區檢察院以充分利用“外腦”專家庫,隨案引入“專業輔助人”等多種方式,精準破解知識產權辦案中的專業“瓶頸”。而類似這樣的實踐和經驗,在北京檢察系統正在不斷涌現。
1月,北京市檢察院、市檢察院第四分院、海淀區檢察院和鐵檢北京院分別組建了內部綜合辦案組織,試點開展知識產權刑事、民事、行政檢察職能集中統一履職。據了解,未來,北京檢察機關將會在重點區域和行業領域探索構建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工作機制,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法律服務與政策指導。
北京公共法律服務
“應民需暖民心”
5月4日一大早,北京常鴻律師事務所主任常衛東律師就從城區驅車100多公里趕往山區面積超七成的北京市延慶區,在這里,他將開一個假期“法律門診”。與常衛東一樣,在北京城區的12348法律服務熱線大廳,幾十名律師也在假期堅守崗位,提供不打烊的綜合法律服務。據了解,經過多年努力,北京目前已建立起市、區、街鄉鎮、社區村共四級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并將公證、律師、法律援助、司法鑒定、人民調解等服務資源整合,打造建成全業務服務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更高標準的法治需求。
“在山區,公益律師在法律服務室里,有時坐上一天也沒見到一個當事人;而有時居民遇到涉法問題想咨詢,律師卻不在。如何讓法律服務更貼身更及時,是我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毖討c區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馮浙軍說,經過多年實踐探索,他們摸索出了一條新路子——打造“法律門診”,即讓有法律需求的政府機關和村居民在司法所“掛號預約”,精準對接專業律師。不到兩年的時間,“法律門診”就已累計服務6.9萬余次。
在城區,今年1月,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開門營業”,成為全國面積最大的省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這里同時匯聚了法律咨詢、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公證、鑒定等多項職能。
12348熱線平臺管理科科長趙明明告訴記者,該熱線自1999年開通以來已累計為群眾提供免費的法律咨詢服務350余萬人次,近年來經過不斷擴容升級,陸續開通了智能引導、語音留言、視頻咨詢等新功能,形成了市區兩級一體化管理、人工與智能服務相結合、服務范圍覆蓋公共法律服務全業務的熱線平臺。
“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對法律服務需求的變化,我們的法援服務工作也在不斷優化?!北本┦蟹稍行闹魅务R品芳說,去年該中心在為家住郊區的劉玉珍老人提供法律援助的過程中,就碰到了因其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申請主體不適格的情形,但本著“應援盡援、依法施援”的原則,中心提前聯系了當地村委會,首先為老人指定了一名監護人,再由監護人為老人代辦相關手續,并授權法援律師參加后續的訴訟活動,成功破解了現實困境。事后,他們還先后多次上門為老人服務。馬品芳告訴記者,該案開創了刑事附帶民事與國家司法救助案件“1+1”并案代理的新模式。
據了解,通過各領域的協同發力,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務供給能力和供給水平不斷提升。截至目前,北京四級實體平臺已累計提供公共法律服務事項54萬余件次,網絡平臺和熱線平臺則實現了公共法律服務跨平臺、跨項目、跨層級的全面整合和法律服務基本事項的全時空全平臺融合,在服務上不斷“應民需、暖民心”。